研究領域

近年來,世界石油儲備量的減少引起各國對替代能源可行性研究之重視。台灣地區天然資源貧乏,能源仰賴進口,而每年產生之大量廢棄物,常又消耗能源來處理這些具資源可利用性之物質。在能源成本及料源供給等壓力下,提昇能源使用效率及資源再生利用已是當務之急。因此,本所結合校內相關人材與資源成立「綠色科技研發中心」,積極從事廢棄物堆肥資源化、環保水泥研發、能源與資源回收、反應工程與清潔生產、微生物燃料電池、環境奈米科技應用等主題之研究,以符合新能源與資源回收再利用之趨勢。
職稱 |
姓名 |
研究專長 |
教授兼院長 |
邱應志 |
環境生物技術與應用、 土壤與地下水污染整治、 生物復育、生物感測器 |
教授兼系主任 |
謝哲隆 |
奈米光感材料及光熱電轉化、 廢棄物電漿氣化融熔(PGM)、 溫室氣體電漿觸媒重組、 生質能與再生能源、 空氣污染與節能減碳 |
教授 |
劉鎮宗 |
土 壤 重 金 屬 污 染、 土 壤 調 查、化 學 |
教授 |
李元陞 |
環境教育、廢污水處理、 廢棄物資源再利用、 環境規劃與管理、永續規劃 |
教授 |
邱求三 |
磁性吸附劑、水中殘餘雙氧水處理 臭氧尾氣處理、硫化氫吸附劑 磷化氫等還原性氣體處理 |
教授 |
張章堂 |
環境奈米材料之研發與製造及應用、 空氣污染物控制技術效能評估與研發、 綠色能源技術、 空氣污染物毒性物質評估 |
教授 |
林凱隆 |
廢棄物資源化技術、 汙泥回收再利用技術、堆肥處理、 焚化灰渣資源化技術、 廢棄物生物毒性評估、 綠色材料研發技術 |
教授 |
林進榮 |
綠色能源科技、二氧化碳捕集技術、 水再生回收技術、環境監測感測器 |
教授 |
陳文興 |
生質能源開發(氫氣、甲烷氣)、 污泥厭氧消化、廢水生物處理 |
教授 |
張益誠 |
資訊管理與系統(分析)工程、 環境管理與規劃、永續發展策略、 環境(人)權知識工程、 碳足跡與生命週期評估(LCA)、 減(低)碳策略、 資料採礦(Data Mining)、 研究方法(Research Method)、 多變量統計應用、 室內空氣品質(IAQ)等 |
助理教授 |
官崇煜 |
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、環境復育、 生物煉製、城市綠化、 溼地與人工溼地研究 |
職稱
職稱